自颍水入淮
我为颍川谣,忽与颖尾别。君歌月映清淮流,不识孤篷已飘雪。
长淮岸头村树斜,短棹系岸惊栖鸦。可怜人鸟共凄绝,天水阔处难为家。
操舟者谁北风劲,十五吴姬寄身命。风波到眼不识愁,妆罢只照长淮镜。
泰山道中 其一
兹山亘东方,郁勃截生气。虚轮扇风海,空腹入天地。
其高无端倪,一半植空际。滃滃云出始,袅若丝发细。
俄焉分道骋,寰宇悉衣被。洪荒迨今日,年代渺谁记。
登封坛数尺,藉以验兴替。允哉神明区,心精默相契。
双船行
侬家住横山,生长山桥东。昨日出赛神,忘却拜社公。
来时船头雨,去时船头风。侬家住云溪,生小绣古佛。
归宁无一程,返棹不终日。来时半帆风,去时半帆月。
双船遥遥何处分,出得小溪当水门。姊行持香妹持烛,同向晏公祠内祝。
游醉翁亭
一成坯,再成英,一再曲折山以名。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溪行谷行水声复。
蓝舆背山始入山,水声已往何时还。未登醉翁亭,先翻醉翁操,山禽飞还水禽噪。
言寻醉翁石,更诵醉翁文。醉翁宾客不可见,山石欲雨溪生云。
咄哉文字亦有灵,能使此山此水无余情。我观翁时值梅喜且惊,犹复夭矫屈曲如龙形。
醉翁琴,琴喑喑,乃知醉翁待我成古今。我歌一篇翁赏心,滁山高绝滁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