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1377篇诗词 ► 11条名句

感事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水心崖

狞龙负巨山,一往冰潭睡。春沬与秋澜,洗尽青山蜕。

石肤鉴水光,递互发清丽。转盻分瘦妍,生动各有意。

我欲举铁网,拔出珊瑚翠。付与种桃人,置之花深地。

他时携枰来,石上聊一戏。

和江进之

一尊相对叹枯老,出囚人逢他乡道。但令脱梏即华津,宁论官高与官小。

剡溪藤纸百匹长,渴骥惊蛇惟一扫。霜根忽地破东风,千山万岭生青草。

閒水閒山处处行,刻尽云烟与花鸟。娃宫胥庙武丘山,别后新函寄多少。

千尺㠉至百尺峡

千仞云中缀一丝,势危那免堕枯枝。算来白石清泉死,差胜儿啼女唤时。

龙堂招提观影戏精致妙解前此未有汪师中龙君超皆有作 其二

华镫膏烛月玲珑,圣手当场欲绘空。出像楚骚兼尔雅,返魂班巧与斤风。

丝规缕折尘三昧,万臂千头小六通。唤醒人间石火梦,无情悲喜片时中。

渡太湖

山叠鹦哥翠,浪驱白鸟飞。暮来风转急,吹水溅行衣。

山阴道

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

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四首选—)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

邸报束作一筐灰,朝衣典与栽花市。

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

旁人道我真聩聩,口不能答指山翠。

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

言既无庸默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

眼底浓浓一杯春,恸于洛阳年少泪。

慱望驿

荒烟残戍几家村,庭锁苍苔古木昏。不恨君家开远略,恨君尚未识昆崙。

长安秋月夜

长安城中秋月明,六街九陌无纤尘。先入楼台喧戚里,次经池馆趁游人。

游人宛转无穷已,千门万户秋如水。处处笙歌玉树傍,家家箫管澄湖里。

汉家天子幸平阳,金蛾宝炬列成行。吹箫蹋鼓留天女,斫玉烧金煮凤凰。

才子后庭竞度曲,念奴别馆伴诸郎。铜龙轧轧乌啼早,金屋沉沉秋漏长。

秋漏渐深歌渐阑,感此如何不倚栏。愿得长侍君王宠,愿得长随玉辇看。

又愿君心如月皎,那知妾貌比花老。玉盌难收覆地流,东风不著断根草。

可怜今夜长信殿,含酸饮泣悲团扇。未买相如学阿娇,难将赤凤比飞燕。

香销金鸭妾自烧,泪破红绡君不见。十回看月九回颦,手把轻纨绕月行。

盘花蜀锦伤心色,子夜吴歌断肠声。红闺紫塞三秋恨,碣石潇湘万里情。

年年先向离人满,岁岁还依愁处生。年年岁岁秋自好,独怜娇黛无人扫。

未有容颜斗月华,自分弃掷同秋草。桂魄有恨不长圆,嫦娥无药应先老。

愿得秋光守翠帏,愿随流景送君衣。与君并蒂原并吐,与君双凤不双飞。

江南荡子无消息,龙城征成几时归。胡风刁斗愁闻雁,闺月帘栊懒上机。

亦有当垆敛青娥,授色留宾态转多。双燕有雏辞社去,孤鸳无偶奈秋何。

已见回文传锦字,更闻尺素托流波。不道人间恨洛浦,定知天上隔银河。

愁来白帢连巾温,泣罢青衫挟瑟歌。歌已阕,月西倾,一年看,一度新。

汉武秦皇消不得,却寻方士学仙人。

梦诗

梦国不离枕,枕上觅不得。当其在梦时,有枕亦不识。

醒里梦元空,梦中醒亦灭。安知醒天地,无枕在其侧。

梦醒若循环,谁幻复谁实。

二月十一日崇国寺踏月

寒色浸精蓝,光明见题额。踏月遍九衢,无此一方白。

山僧尽掩扉,避月如避客。空阶写虬枝,格老健如石。

霜吹透体寒,酒不煖胸膈。一身加数毡,天街断行迹。

虽有传柝人,见惯少怜惜。惜哉清冷光,长夜照沙碛。

独坐

胸臆知难尽,行藏未可陈。摊书嫌字小,烹水试茶新。

拨闷占茅卜,祈归拜上神。闲云与倦鸟,终是一流人。

游天门关

发足自髻石,湾还可四里。一步一惊魂,路荒不容趾。

其沙生以坟,其骨污而泚。其草油以丝,其树糟而圯。

忽然硗确岩,忽然崩腾水。忽而没九天,忽而九渊起。

健夫引长绳,半日一移趾。四肢互相用,臂行足以视。

或如鸭折身,或如丁旋尾。或如鷇出壳,或如蟹引跪。

又如研古绘,虫蠹蚀丝理。又如读殷盘,聱轧饤奥诡。

当其快心意,虚空跃绳妓。少焉筋力疲,蚊虻撼犀兕。

须发生烟岚,肌肤碎荆杞。百苦到天门,相对惟口哆。

双壁削青铜,飞鸟不能止。一匣衔古光,方空如水洗。

阴阳工刻轹,霜雪恣摩砥。万古贮云霞,石纹绣青紫。

鉃桐蛇腹段,古钮蛴螬蠡。诘曲史籀画,斑驳朱砂蕊。

僧言三十年,兹石未沾履。往时戚将军,架空一游此。

长老传白猿,今来猿亦死。是时七月初,寒肌如粟子。

引指人人危,回身面而鬼。归来问僮仆,髭须白馀几。

破网取珊瑚,判命竞奇傀。

虎丘记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